
走进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到处都是戏的元素,墙壁上绘满了戏剧人物脸谱,生、旦、净、末、丑,应有尽有;不时有戏曲声传出,或欣赏或自唱,乐在其中;徽班博物馆、文化中心、戏曲大舞台、戏曲展示馆、小镇客厅,分布在各处,使古镇石牌形成“一步一景,一步一诗,一步一画,一步一戏”的独特景致。
石牌镇位于怀宁县西南部,地处皖西南长江下游北岸的皖河之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文化内涵源远流长,是一个历史流淌传承千年的所在。
石牌旧名宜塘,又名石牌口,文献最早记载于南宋初期(公元975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属于皖西南地区的古老集镇。古时石牌位于“三水”出口处,固有“水乡泽国”之称,唯地处中流的筲箕山外露,远远望去如牌浮水,故名石牌。由于其三面临水的特殊地理位置,它自古以来便成为皖西南通往安庆的交通要道。北宋时期,邬家庄集市下迁至上石牌,石牌初具集市雏形,成为皖西南重要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明清以来,潜山的竹木柴薪、太湖的茶叶、望江的棉花、宿松的麻类皆由石牌转运外埠,不少江苏、江西、福建客商在此收购皖西南土特产,以皖水之便,向东南贩运,石牌已成为相当规模而且十分繁荣的集镇。到乾隆年间,石牌已成为皖西南举足轻重的商埠。会馆数量是一地商业兴旺与否的指标,而当时石牌有江西、福建等六处会馆,石牌兴旺可见一斑。
石牌镇历史上名伶辈出,有“梨园佳弟子,无石(石牌)不成班”之誉。是清代戏剧界“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成长地、“京剧大师”杨月楼的故里;严凤英、王少舫等一大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均学艺并成名于此。石牌老街分“上街”和“下街”。清晨,当太阳还未露出地平线的时候,在老街一角,各种特色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赶集的、卖菜的、路过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就着这些沿街临时摆上的茶桌,一边吃着早点,一边喝着大碗茶,海阔天空地聊着、喝着、听着,其乐融融。
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县城迁址后,尽管告别了往日的喧嚣与繁华,但近几年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宛若一颗活力四射的璀璨明珠,闪耀着独有的光芒。古镇石牌不仅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成为人们探寻传统文化、感受历史变迁的重要场所。(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