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将加快推进科技赋能文旅发展,推动“AI+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拓展AI行程规划、AI客服、AI导览、AI讲解、AI营销等智能服务。同时推动合肥、芜湖、淮南等地建设绿色航空飞行营地,开发沉浸式红色航空文化体验项目。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赋能文旅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到今年底,我省重点打造10-15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到2027年底,培育形成3-5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科技领军企业,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消费新场景、新地标与新模式,AI+文旅、低空文旅、科创研学、数字展演、沉浸式体验、数字视听等新兴业态实现规模化发展。到2030年底,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科技赋能文旅发展新高地。
记者注意到,本次《方案》将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领域应用,面向旅游景区、文博场馆、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考古遗址公园等,拓展AI行程规划、AI客服、AI导览、AI讲解、AI营销等智能服务。鼓励文旅场所应用AI数字人、AI机器人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游安徽”智能体,推广“星火伴游——AI大模型驱动的文旅融合创新服务平台”、黄山AI旅行助手等智能应用。推动黄山文旅大模型备案上线,支持黄山等地区打造“全程AI伴游”景区。积极培育“AI+乡村旅游”“AI+夜间经济”“AI+跨界合作”等新业态、新模式。
在发展低空文旅新业态方面,我省将创新低空技术场景应用,开发低空飞行观光、体验、赛事、表演、培训等文旅产品。促进低空文旅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合肥、芜湖、淮南等地建设绿色航空飞行营地,在完善技术标准、运营规范和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稳步有序开展新型低空航空器载人飞行,开发“空中俯瞰自然景观+城市地标观光”特色项目,培育飞行体验、无人机编队表演等新型文旅消费业态。推动合肥、六安、芜湖等地举办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飞行设计编程等低空赛事活动,融入红色航空文化元素,开发沉浸式红色航空文化体验项目。在黄山等重点山岳型景区,探索无人机在运输、应急等领域应用,构建“低空科技+山岳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方案》提出,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以及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研学资源转化,推进研学产品常态化运营、品牌化打造和市场化发展。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开放研学资源,共建科创科普研学基地(营地)。推动合肥市依托科学岛、大科学装置、安徽创新馆、合肥科技馆新馆、合肥现代科技馆等,建设现代科技感突出的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研学基地、科技主题公园和科技营地。举办“科技馆奇妙夜”“AI汽车大探索”“智造未来”“大科学装置+科学可视化”“探秘星空·解码自然”等主题活动。推进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世界级科普旅游目的地建设。运用全息投影、三维建模等数字技术,开发数字展览、数字演艺、云娱乐、云演艺、云直播、云展览等新场景。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智慧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盘活景区、商圈、工业遗存、夜间集聚区,植入数字演艺、互动光影秀等内容。
为了给游客们打造高品质沉浸式文旅体验,我省将融合互联网3.0、光影等技术,积极推进虚拟数字人演唱会、沉浸式电影院、球幕影院等沉浸式文旅娱乐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机融合实体空间与数字内容,发展VR大空间、沉浸式夜游、沉浸式街区(园区)等多元业态。引入沉浸式演艺、主题餐饮、剧本娱乐等业态,打造集购物、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商旅消费综合体。同时推动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文博场馆、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等主体,依托实体与虚拟场景交互,构建贯通历史时空的沉浸式体验环境。推进XR沉浸式体验展、“元·书局”数智新场景、X-META全感VR乐园、遗址文化沉浸式体验等项目建设。
另外,我省还将把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及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融入动漫游戏产品创作,实现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双向赋能。支持开发以黄山、皖南古村落、明中都皇故城等为叙事背景和设计元素的数字游戏,形成“线上虚拟景区——线下实景打卡”双向引流机制。支持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建设动漫游戏主题场景。鼓励文旅场所举办动漫游戏展示、电子竞技大赛等活动,丰富文旅体验场景。引导将安徽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融入动漫游戏开发,打造“动漫游戏+二次元+演艺+商旅+展览”消费场景。(姜志远)